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在寶塔山、棗園、楊家嶺,在延安各處革命舊址里,來延的游客們都會對一個特殊群體有著深刻印象:她們笑容甜美,講述生動,解說到位,給游客心中播下延安精神的火種,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傳播延安精神的“山丹丹”“新時期的烏蘭牧騎”,她們就是延安革命紀念地女子民兵連。
延安革命紀念地女子民兵連成立于2000年4月,原為延安革命紀念館女子民兵連,連隊成員由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系統的講解員組成,目前連隊編入民兵60人,隸屬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武裝部。成員們在常規的講解工作之余,經常就如何發揚好、傳播好紅色故事,做出新的嘗試。
“竹板一打響連天,火熱情懷揚滿天,姐妹十人來登場,來把紅色革命講……”走進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女子民兵連的成員們打著快板,唱著新編的說唱詞,把發生在西北局的歷史故事編排成唱詞通俗易懂、節奏動感明快的快板,用唱跳的方式為前來參觀學習的游客生動詮釋西北局的歷史,在場觀眾無不拍手叫好。
作為國家軍委授名的“女子民兵宣講連”,自組建22年來,一直將宣講活動放在第一位。隊員們采用“講、唱、跳”相結合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再現當年火熱的延安生活,贊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把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延安精神,傳播到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連隊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廣東、云南、湖北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官兵和鄉鎮農村義務宣傳演出1000余場次,觀眾達600多萬人次,受到各地干部、群眾和部隊官兵的好評。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集體”、陜西省“民兵預備役基層建設先進單位”、“新時期弘揚延安精神先進集體”,并多次被市、區兩級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榮譽。
每個革命舊址都有自己獨特的“一技之長”。
“大家好,歡迎來到《棗園故事我來講》欄目,我是本期的分享者劉琴,今天我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棗園中共中央書記處禮堂?!痹跅棃@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地女子民兵連連隊成員劉琴正在通過視頻錄制的方式,帶著觀眾回顧棗園革命舊址的歷史。
延安革命紀念地女子民兵連棗園革命舊址女子民兵班,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特別開通了“棗園知道”微信公眾號,并以此為載體,推出《百年黨史大家學》《讀書分享會》《黨的故事我來講》等欄目,宣傳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用心用情用力講好百年黨史中的延安故事。
雙擁的鑼鼓最早從延安敲響。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也是雙擁運動的發祥地,更是全國雙擁模范城。近年來,延安革命紀念地女子民兵連繼承和發揚雙擁優良傳統,不斷強化工作措施,積極推動軍民融合發展,雙擁工作特色更加鮮明,重點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明顯,展現出了新時代的新特征。
走進延安的各個景區,都能看到“軍車免費”“軍人優先”“軍人免費”等標識。從小事做起,關愛軍人,讓當地的和過往延安的軍人真正獲得自豪感和榮譽感。
王家坪山上的“八一林”每到春季都能看到民兵們的身影。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重陽節、春節等重大節日,女子民兵們都會把溫暖送進延安八一敬老院,和延安的老紅軍、老八路、老干部共憶火紅的延安歲月,共同回顧改革開放以來延安的巨大變化,共祝偉大的祖國欣欣向榮,繁榮富強。同時,還在景區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主題實踐活動,加深軍民魚水情,提升了雙擁凝聚力,緊跟時代脈搏,構筑起了新時代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延安革命紀念地女子民兵連是陜西省民兵預備役戰線中的一朵瑰麗奇葩。伴隨這支隊伍成長的,除了掌聲和榮譽,更多的是辛勤的勞動與汗水。延安革命紀念地女子民兵連連長黃卉青說,今后,將繼續發揚“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神,服從命令、忠于職守,努力學習、刻苦訓練,在宣教戰線上爭取更大的榮譽。(延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