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暖,又到了夜經濟的黃金期,路邊夜市重新活躍起來,各個美食、服飾、生活用品等攤點熱鬧非凡,成為延安夜間的一道獨特風景,同時也散發出城市應有的“煙火氣”,但也隨之帶來了占道經營、環境污染等問題。延安市正處于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關鍵時期,如何實現“煙火氣”與“文明味”的“美美并存”?這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和治理水平。
二道街夜市人潮涌動
發展夜經濟不僅有經濟價值,也可以讓城市更具“煙火氣息”。它在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同時,又能滿足市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可謂一舉兩得。而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既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市民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一定程度上,二者都關乎著民生經濟,也鏈接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創建文明典范城市,不應對夜經濟一刀切,兩者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煙火氣”不能“烏煙瘴氣”,城市管理不可缺位。如果對夜經濟放任不管,極有可能給市民日常出行和正常生活帶來壓力和影響。夜經濟關系到市容市貌,是觀察城市文明程度的一個窗口。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要制定夜經濟發展規范,規范夜市經營場所和占道經營場所的界限,不得隨意擺攤,也不能越界經營,嚴格規定經營時間和叫賣聲音分貝標準,違者將受到處罰,倒逼攤點經營者文明經營。同時,建立垃圾清理制度,確保經營場所清潔衛生,在發展繁榮經濟的同時,又實現了市容市貌的相對規范有序,有效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尷尬,實現夜經濟便民不擾民的目標。
“煙火氣”要與“文明味”“美美共存”,還需正確處理規范市容秩序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關系。無論是站在城市發展的高度,還是站在市民的微觀需求角度,我們既需要“煙火氣”,也要“文明味”。于城市治理者而言,要徹底轉變思想觀念,少一些思想上的排斥和偏見,多一些行動上的理解和支持,盡量設置和安排好出攤經營的時間、劃定占道范圍等,通過精細化、科學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務,合理規劃開放區域和時段,解決小商小販實際經營難題,強化健康衛生知識宣傳等舉措,使經營和管理都更加規范。對廣大商戶來說,在享受經營實惠的同時,要承擔起相應的市容維護責任。攤位是公共空間,是自己的“責任田”,更事關城市的“臉面”,只有更加規范、合理地經營攤位,才能夠持續吸引消費者。同時,消費者也應擔起文明市民的責任,擯棄亂扔垃圾、大聲喧嘩等陋習,讓“煙火氣”和“文明味”共同飄蕩在城市中。
一座城市有了文明積淀,才能更有溫度、更有秩序,發展才會更有厚度。在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過程中,我們的城市管理者只有更好地統籌“放”與“管”的關系,在生存與秩序之間保持平衡,才能讓城市的“煙火氣”更足、“文明味”更濃,延安的城市歷史韻味才會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