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燈籠高高掛,紅紅火火迎新春”。春節前夕,張秀針正和丈夫張貼對聯,喜慶的色彩、濃厚的年味撲面而來,將小院點綴的絢麗多彩。
“我倆手里這兩個燈籠正準備掛起來呢,這都是政府給我們送來的,過了一輩子了還沒掛過這么大這么紅的燈籠,最近我家可紅火了?!睆埿汜樃吲d地說。
1月份,陜西省第七屆道德模范頒獎典禮剛剛落下帷幕,子長市余家坪鎮余家坪村村民張秀針榮獲孝老愛親道德模范。春節前,市委、市政府等領導紛紛走訪慰問道德模范張秀針,送去了慰問金和對聯、掛歷、燈籠等年貨,與張秀針及家人親切交談,詳細詢問他們的生活和身體狀況,同時對張秀針50載悉心照顧癱娃娃的事跡表示肯定。
張秀針是余家坪鎮余家坪村一名普通的村民,她在育有兩個親生女兒的情況下,收養沒有血緣關系的癱瘓兒子郝海平52年。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最樸實、最純真的人間大愛,2012年獲“延安模范”稱號。
孝源于心,愛始于情。1970年,26歲的張秀針外出時遇到一個被人遺棄的孩子,心生憐憫,帶回家收養,她悉心照料,本想著兒子郝海平在自己精心照顧下,能夠健康成長。然而直至3歲,郝海平依舊無法行走,甚至雙腳都無法伸展,雙臂也不能靈活伸張,雪上加霜的是第一任丈夫也因肝癌去世。張秀針將糧食、家當全部變賣,拿著變賣的3萬元錢,帶著郝海平多次尋醫治療,后被確診為全身性癱瘓及智力1級障礙,治愈無望。之后,張秀針帶著郝海平返回老家照顧,一日三餐親手喂養,并且每日給他梳洗,同時,由于郝海平無法移動,自己無力大小便,張秀針時刻注意定時幫助他上廁所,每月4次定期擦拭身體。多年以來,郝海平的胳膊在她精心照顧下,可以做一些簡單動作,同時還能自己簡單進食。
2022年4月,郝海平不幸離世。
張秀針不離不棄照顧癱瘓繼子52年,用自己的善良照亮了家里的每一個角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孝老愛親的事跡感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父老鄉親談起時都給她豎起了大拇指。
“張秀針是我們村的先進模范,黨和政府對張秀針非常關心關注,她幾十年如一日地照顧癱娃娃的善行,村民們都看在眼里,我會號召村民們都向張秀針學習,向模范看齊?!庇嗉移烘傆嗉移捍宕逯鴦⒛诵姓f。
如今,子長市凡人善舉層出不窮,和睦家庭蔚然成風,向模范學習、向好人致敬已成為共識。子長市將會繼續培樹道德模范,運用好、宣傳好、發揮好每一位先進模范的榜樣示范作用,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讓文明之花愈開愈盛、愈開愈美。